晋江市博物馆
第 1 页 共 3 页 |  |
|
磁灶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,因陶瓷而得名。陶瓷生产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1500多年,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。宋元时期,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,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。
一、磁灶窑概况
磁灶镇位于泉州西南约16公里,属晋江市(东南距晋江市区约8公里)。其地处紫帽山南麓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境内主要溪流---梅溪,流自西北,东折而去,汇于晋江后注入泉州湾;溪宽敞曲折,古称九十九溪,是古代磁灶的主要水上通道。
磁灶境内古窑址多沿溪分布,数量众多,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故宫博物院陈万里,冯先铭等先生就对磁灶窑进行过调查;其后,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、福建省博物馆、晋江县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,并进行过局部试掘,采集到大量标本,发现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处窑址。其中南朝窑址1处;唐、五代窑址6处;宋元时期窑址12处;清代窑址7处。宋元时期的蜘蛛山窑址、童子山窑址、土尾庵窑址、大坪山窑址统统称为磁灶窑址,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单位。南朝溪口山窑址、宋代金交椅山窑址列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二、产品种类及其生产工艺
磁灶窑产品品种繁多,器形多样。其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,此外还有陈设器、建筑材料等。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、盘、盏、碟、盆、钵、洗、罐、缸、瓮、壶、瓶、灯、盂、盏托、执壶、水注、军持、急须、瓷枕等;陈设器则有炉,香熏、花瓶、花盆、动物形砚滴、动植物模型(如狮、虎、龟、蟾蜍、寿桃、力士像等),以及其它如腰鼓、扑满、鸟食罐等器物;建筑材料有装饰板等。其中,黄釉铁绘花纹大盘、军持、青釉碟是专供外销的产品,龙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。 |
第 1 页 共 3 页 |  |
|
|
|